古典社会学笔记-第二讲

接着上一讲的内容。是这周四讲的。

我听这门课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前面有一个女生,在电脑上看关于汉语语言学的教科书。有一节是关于汉语里的黏着语素的。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之前没听说过这些。我想不出来她是哪个系来的。她特别喜欢在李康说些曲里拐弯的话的时候会心一笑,表示“这个梗我听懂了”。我自己平时也有这毛病,但我看她这样显得滑稽,就赶紧改正了。

我左边也坐了一个女生。她在这个教室里算是很有性吸引力的,所以分散了我一些精力。她听了一阵就把电脑收起来,在一个本子上记笔记。李康说话天马行空,所以我平时靠在椅子背上,等李康说到重点再前倾身体打字(记笔记)。后来她也是这样,但是我的反应总是快一拍,因此我颇为得意。

这所学校原来是有女生的。现在是2019年三月,春天来了,可是没什么吊用。

Enlightenment y Emergence d Modern Social Theory

Revision d UyI

两权之间获得更多自由的大学 -> 法、德、oxbridge、英-oxbridge+美 -> 2种典范

新的时代下知识分子的处境和批判(mannheim、ortega y gasset)-(vs) 某种解放性、批判性的知识的打捞者(gouldner)

Nuovum d UyI

Alvin Goulder - 延伸阅读 May 1968 五月风暴

新阶级既可与工商企业结盟,也可与非关政治的文化结盟,还可与政治颠覆结盟。大学既再生产又颠覆社会。

大学公开许诺执行的功能有违于某些实际结果:培养颠覆权威的批判性话语文化。 生产某种Dissent。(而不是核心价值

大学核心问题:未能成为孕育有关社会世界的理性话语的共同体。主导价值观念变成追求特定知识产品与信息产品,可售卖以换取资助、特权和权力,这是国家和大社会的报酬,以期转移针对自身的颠覆性理性话语

全是 “intelligentsia”。Intellectual 灭绝,不受欢迎。

一堆人:

  • Michel Foucault - Spriritually close to Nietsche. 反对知识分子与任何形式的捆绑。哲学界的格瓦拉?

    知识分子并不关联着重大社会运动,也不一定关联某一社会群体,而是致力于颠覆既存的支配性话语,揭启新的政治策略

  • Russell Jacoby - 把典型的现代(社会)科学神棍揪出来打。同时其他诸多专业躺枪。觉得上面对颠覆的热爱大概已经沦为了圈地自萌。

    大学败坏知识分子使命,把公共知识分子搞成专家。自由漂移的知识分子已变成体制化知识分子

  • Paul Bove’ - 钦点文史哲社为注定保有 Dissent 的特权者。Tenured Radicals 仍然更自主,也因此更有作用。

    批判性的学院建制更有助于实现公共介入

四种学术角色:职业研究者、职业培训者、教师、知识分子。危险在于后两类角色被前两类角色完全盖过。

确立这些角色间的关联 - 不同成分的人、人身上的不同成分、学生的需求 - 全都做得不好。不够好。

种种逼格-亚文化的褪去 - 知识的去人格化、(高教)文化的同质化、民族国家的鲜明影响的消退、知识-工商对立的消失。。。最后一点以至于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大学-产业-政府的螺旋结构里,大学参与资本主义的运行,大学的 faculty 成了资本主义的雇员。

信息技术带来的虚拟性 -

大学须保持实体的场所共在感和归属感。大学:有人身性的公共性。虚拟大学:无人身性的公共性

  • Jean-Francois Lyotard - 后现代性成天解构。导致知识成了工具,不再具有解放的能力。大学和这个对抗…

  • Zygmunt Bauman - Contested Knowledge

    今日大学特征是差异性与多样性,不可能有单一大学理念。

  • Bill Readings - 更进一步。古典形式的大学已死。

    后历史大学不再是某种理想社会模型,而是“异议共通体”:以差异为基础,通过理解差异、包容它者来探求自我
    教学不单是传播科学知识,再生产思想体系,而应是对话

    新的资本主义的企业意识形态已取代了代表国民文化的古典意识形态。more accountable 的目标下,带有所谓“精神”的 accountability 却成了 accounting。但另一方面,这种取代使从前理想主义的共同体成了更包容的“异议共通体”。

Nuovum d EyEdMT

整个启蒙运动中,提问的方式 – 而不是内容 – 的共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社会学的走向。

解释思想家思想的形态要考虑整个知识的生产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本身与社会其它实践的关联

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必定作为认识社会结构或者其他东西的滤镜。

modernity - Que es modernity? 混乱、维新、不可界定。。。其意味着知识和社会的联系的巨大转变,意味着认知方式的转变 - 然而到底是谁变了,是社会本身还是认知形式?(又一个定义混乱的社会学概念群。。。)

社会理论源于现代早期,可看成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在回应确定现代性的各种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力量的兴起。更具体来讲,是对社会的兴起做出的一种反应 the social-society

the social-society - 依旧不可定义、繁杂且 Discernable,与现代性的联系紧密。纵向的、按性质区分的情况下,叫做 the Social; 横向的、按照组织规模区分的情况下,是 Societal

社会作为一个不同于私人世界和国家的领域,它的兴起促成了三块核心问题域,概括了现代性的自我理解:个体的社会化、知识的理性化、权力的合法化

  • 个体的社会化 - 脱离了种种 member of (kinship、etc)的关系、传统社会中关系网的一个节点,而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 individuality – 然而打散了以上的关系之后,社会再通过其种种现代性的关系把个体们再重新编织起来。e.g. 土改 - 一切农业国工业化的必然进程的必然性的来源。

    这却让我对这个“现代性”疑惑了,难道这种属于社会的关系,在性质-而不是形式-上发生过任何连续而非少次剧烈的变革吗?

    自主的 individual vs 约束性的 society 引出的诸多问题: Action(Agency) vs Structure;Will vs Limit; Freedom vs Fate… 感觉社会学在重构英语。。

  • 知识的理性化 - 知识的解放,从古老的教权、君权解放而进入世俗、民主的领域;进入大学、沙龙和(基于有能力的大众的)新闻出版界

    对应的、“相互渗透的”几组概念:Knowlede vs Belief; Reason vs Desire; Science vs Religion。方法论的渗透、意识形态的渗透,etc.

  • 权力的合法化 - 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需要磨合-适应,寻求全新的平衡的政治和法律关系, 其产物为 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它是一团被社会性打在思想深处的 self-evident 的观念。它解决社会的 legitimacy、legitimation的问题。

    西方社会学的兴起源于一种 特定的 civil – 市民、公民 – 的社会 的兴起 – 而在更进一步的发展中,把civil去掉了。不要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