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0-看书和上课

我中学的时候,物理老师叫陈爱峰。

陈爱峰长得和我一样很猥琐,并且走路的时候脖子带着上半身向前探出去,裤腰带上拴着的钥匙一晃一晃地响。但是陈爱峰的课是我唯一上课不容易看表的课。因此,他必定有些过人之处,能够让人听他讲话。

这个办法很简单。他喜欢随机点人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还在各组人之间做比赛,看哪一组人累积答对的更多。所以每次上他的课我都战战兢兢,因为一开始,甚至到现在,我在物理上的反应都是很迟钝的,所以经常回答不上问题。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精神集中,我渐渐地从物理里面看到有意思的一面,所以最后来学这个学科。而且,物理的学习对于我这些年的智力发育也算是有些帮助。

脑子里有一个问题,就容易完成活跃的学习。如果不带问题去读一篇文章,那么经常是被作者带得晕头转向,然后在半路上,向前看不见目标,向后忘了来时的路,兴致索然,就读不下去了。如果带着问题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对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办法两相照看。产生自己的解决办法,本来就是思考的好事;哪怕想不上来,也算是激起了额外的好奇。这时候再去找文章里的说法,那文章里被寡淡的词汇盖着的细微的聪明和努力,就更容易被看见,文章也因此而增添趣味。

学习一门学科,通常是像定向越野那样,跟着一本教科书作地图,去追随柳暗花明的风景。但是这正带来一个问题。与文章相比,文章们在开头都写有摘要,哪怕是新手,也有机会就此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指导阅读;而书则常常是各章节之间联系不甚广,况且知识常常是网状的,而章节却只能连一条明线,因此新手难以把握知识的版块之间的联系。而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所以在许多时候,我们难以在读书的时候提出好的问题,指导我们的阅读。这就是读书所以“不能学到知识”的缘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把上课看做是一种必要引入的手段。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会帮你提出这些重要的问题。随着你的思考、计算、自我肯定、自我否定,你才会慢慢地理解这些知识。可惜的是,许多课堂上的老师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对他们的要求同样也太高了,每一种问法都是一种教科书的写法。有几个老师能在自己的领域写很好的教科书呢?反正我前些年专业课几乎不去上。不过,今年这门统计物理倒是每课都要去听。我感到自己对于统计物理的了解是浅薄的。